洛阳“水席”
“ 龙门石窟 、 洛阳 牡丹、 洛阳 水席”并称 洛阳 三绝。所谓“水席”,有二层含义。一是以汤水见长,二是吃一道换一道,一道道上,象流水一般,故名“水席”。 洛阳 水席,有三大特点:一是有荤有素,有冷有热;二是有汤有水,北方南方均为感可口;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,搭配合理、选料认真、火候恰当。
这是 洛阳 水席中最著名的头道热菜—— 洛阳 燕菜。造型很美,上面黄色的蛋皮,卷成牡丹花的形状。下面铺开的是金针菇、蟹肉棒丝、火腿丝、萝卜丝。汤酸酸的,还有些胡椒的味儿。
相传,武则天居 洛阳 时,东关一块菜地里,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,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,献给女皇武则天。萝卜能做出什么好菜,让整 天山 珍海味都吃烦了的武则天感兴趣,御厨师想来想去,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,配以鲜味汤汁,女皇吃后,甚感其味异常鲜美,大有燕窝风味,赞不绝口,赐名“燕菜”。后传入民间,日久 天长 ,大家都叫做“ 洛阳 燕菜”,流传至今。
1973年10月,周恩来总理陪 加拿大 总理特鲁多来 洛阳 参观。著名厨师王长生、李大雄精心制作了 洛阳 燕菜,招待两位总理。两位总理一连要了两道,食后同声称赞。因菜中雕有牡丹花,周总理风趣地说, 洛阳 牡丹甲天下,菜中开出牡丹花,看来可称“牡丹燕菜”了。从此,“ 洛阳 燕菜”改称“牡丹燕菜”誉满中外。